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六队大家谈
六队大家谈
给女儿的一封信

发布日期:2014-03-12 浏览次数:100次

分享到:

编者按:

        ——人活一辈子确实不容易,要活成功就更不容易了,对人对己认真没错,但不要太刻求了,过分认真的人不幸福这话是真理。幸福生活是靠自已经营的。

        这是一位父亲给上大四的女儿的信里的一段话。天下父母没有不在心底深深牵挂儿女的。在这封信里,父亲和女儿像朋友一样交流,像知己一样谈心,字里行间,无一不流淌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殷殷之爱。读一读这封信,对如何教育、引导子女成长,在社会中如何与人、与环境相处,乃至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不无裨益。

给女儿的一封信

        今年女儿大学要毕生了。而转眼我们离开大学已三十年而成了中老年人,在孩子大学毕业成了成人的时候是应该给娃说点啥,想说的和要说的很多,但从那说起还是个问题。

        既然是给女儿的信那就先说说父母与儿女的事吧。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虽然高级他也是动物,所有动物对儿女都是一样的,不论方法有什么不同目的都希望自已儿女好,从生长到教育可以说能想到和能做到的都在尽量给儿女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方便,对待父母一般做不到对儿女的一半,儿女对待年老的父母尽力只是出于道德和感恩成份多些,但一般父母对儿女的付出并不想或付出时没有去想回报问题。这就是最基本的父母与儿女的关系。

        相对来说社会关系就复杂多了。首先人在社会上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在家是父母儿女,也是丈夫媳妇。在单位是领导、同事和下属。在社会上是朋友、同学。人需要在这些不同角色中不停的来回转换,每个角色都要求你成为最优秀人才,但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同时扮演好所有的角色,那么就要作出选择,需要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选择你的重点。能把你在不同阶段选的重点角色演好了,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但成功不是完美,完美是追求的目标,反过说就是你不要想把所有的事都做的很好,那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人在那个阶段干那个阶段的事是正道,也就是顺天意。

        我认为学生阶段第一重要的事要身心健康,这里当然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有时候娃不成气大人说气话时容易说长五尺高和木头桩一样有啥用。实质上就是木头桩也还是有用的。身体不好干啥都不行。第二是心理健康,也就是心智健全,这与性格没有关系。

        学生阶段第二件事就是学习,一是学一些基本知识,这说起来就多了,包括生活常识、社会常识和自然常识等。具体一点说就包括民族传统美德、基本语言文字。这是为了你了解社会用的。二是学一些文化与科学知识及技能,这算不上上层建筑,但应该说比基本知识高了一点。这一部分是为了你走入社会适应社会用的。谈恋爱应该算这部分内容之一。三是一些或许多专门知识,这是你服务社会或者说给社会作贡献用的,也是你安身立命之本。

        第三重要的我认为就是形成自已特有的世界观,包括对社会、事物的一般看法、性格、习惯。当然这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不管在逆境还是得意的时候,也不论是一般人还是所谓的成功人,在防人的基础上要多从正面理解人和事,这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是能团结大多数人干成事的关键因素之一。一生幸福不幸福与世界观有极大关系而与金钱的多少、事业成功与否的关系要小些。

        每个人他解决不了他所碰到的所有问题,有些能办或能干好的事要干,有些不能干或根本就干不成但又不能说不干的时候就一个办法-缓缓,时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办法。社会上常说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有的事你不用想办法过一段时间就自然解决了或就不是问题了-自然也就解决了。比如说我原来给你说过一个美国中年妇女给他女儿留的一封信中的一些具体事的解决办法。再比如说我在处理你爷你奶说的有些事上,既不反对也不马上办也是这个意思。这是方法问题。要有灵活性,当然也要有原则。坚持原则不代表就要跟人吵架、反脸。我们老了以后要求你办什么事你也要按你自已的理解去做。

        第五在年轻时要培养一点自已的爱好,这对与人交往和老年生活都很重要。

        第六每个阶段不同环境中都要有几个好朋友,这点你做得不错。和谁在一起很重要。与积极人在一起照到那儿那儿亮,与消极人在一起初一十五都一样。与俗人谈是的家长里短,与上进谈的是来年打算,与有理想人谈的是事业未来,与伟人谈的是人类福祉。跟啥人学啥人,你所交往的人群代表了你的地位。

        人活一辈子确实不容易,要活成功就更不容易了,对人对己认真没错,但不要太刻求了,过分认真的人不幸福这话是真理。幸福生活是靠自已经营的。

        这些是我现在最想给你说的,也是希望你能理解并对你有所帮助的话了。知你明天回家,今给你先说这些。

        祝假期愉快!

父   亲

 2012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