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六队大家谈
六队大家谈
跑线

发布日期:2013-05-05 浏览次数:100次

分享到:

        【信息来源:国土资源部经济研究院】  【作者:产业所王志刚、周鑫,长安大学查方勇】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是进行野外学习锻炼的第一天,六队为学习小组安排的工作是跟随该队地调所项目组进行地质剖面的修测工作,主要目的是基本查清桐峪—麻峪金矿区立峪至太峪前山区(面积3km2)的地层、构造、岩石及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含矿性、地层组合、变质程度等,建立地层层序,查清解除关系,较全面研究含金构造带空间分布、规模、蚀变情况,为下一步地质草测及寻找含金蚀变带提供必要的保障。
        项目组由地调所杜卫国杜工带队,四个人组成,加上我们学习小组共八个人。为照顾我们,地调所项目组改为8点半吃早饭,9点出发。按照惯例,他们平日7点多就已经吃完饭上山了。早晨,文所长建议我们多吃点,说是中午不吃饭,一跑就是一天,我们早餐就有史以来都吃了两个馒头,每一个小组成员现在好比是高配的汽车,后来事实证明,我们是老爷车。
        从镇上的指挥部出发,穿过几个村庄,大概20分钟左右,当路边不断出现各部门检查站的时候,我们的目的地到了,两台汽车将我们送到后,便返回了。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沿着山沟完成1.8公里的剖面修测工作,然后再开路上山,看一个典型的含金矿带剖面,再沿山脊返回出发地。工作开始后,小组成员跃跃欲试,但很快看出了我们的差距,首先是野外工作经验的巨大差距。为了获得剖面起点标本,我们必须翻下高约20米、近60度的满是大小碎石的乱石斜坡.项目组成员很快下到了沟底,我们费了不小的力气,在一名项目组成员的带领下,绕道走了一条相对平坦的下坡道才下到沟底。完成点的工作后,紧接着需要再上这个陡坡,我们都很狼狈,没有几位专业地质队员轻松,我们手脚并用,还时不时踩塌乱石,脚后滚石哗哗作响。

        沿着山洪冲出的小道,我们顺着山沟继续向上爬,沿途还需要观察剖面上做的标记,杜工一路上给我们讲述了剖面方向(180度)、地质构造(南北向背斜),教我们辨认花岗伟晶岩、角闪岩、混合岩、石英岩、大理岩等。随着行进路程的加长,上山下山,上坡下坡,我们的体力明显成为了最大的制约因素,队伍行进比较缓慢,工作节奏随着我们的体力不支而逐步放缓,我们意识到我们已经拖累了项目组的工作。按照野外项目工作惯例,项目组成员只带着必要的工具和饮用水,不带干粮,所以中午往往不用餐,我们也要求一视同仁。早晨高配的两个馒头还未消化,走线走的大家一点也不饿。但为了照顾我们,项目组的成员帮我们背着矿泉水和一些干粮,中途拿出来时我们非常感动。

        中午时分,我们走完了1.8公里的修测路线,鉴于学习小组成员体力问题,决定放弃了开路上山看剖面从顶峰返回的计划,临时更改为原路返回。事后了解到,今天将我们累了半死的修测工作,工作量相当于每天区调工作量的十分之一,区调工作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疲惫不堪的我们惊讶之余,向野外地质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路上我们与项目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46岁的杜工从毕业就在小秦岭地区工作,二十多年来对这个地区的情况了如指掌,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30多岁的倪工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小伙子,也在这个地区工作十几年了。另外两个80后小伙子参加工作三年了,一个刚刚结了婚。

        这一天,实际也就是大半天下来,我们实实在在地体验了野外地质工作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十分辛苦。带我们走线的杜工说这个路已经很好走了,相当于高速公路,早晨号称高配车的我们现在着实像是几部老爷车。收队后,回到镇上一碗油泼辣子面解饿解乏。傍晚,地质队员们兴高采烈,丝毫没有一点累意,我们也不知道又从哪里来的力气,在地质队员的热情邀请下,跟他们到附近的村子里打了打篮球。

        累啊,真累,晚上又没法洗澡,别扭着睡了。